原標題:
惠州市第一中學堅持全過程全方位要素涵養教育家精神
躬耕教壇育英才 逐夢教育強國路
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;教育大計,教師為本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,勉勵全國廣大教師“以教育家為榜樣,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”,為新時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、指明了前進方向;葜菔械谝恢袑W(以下簡稱“惠州一中”)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,聚焦建設教育強國這一主線,強化“硬實力”和“軟實力”,以教育家為榜樣,堅持全過程、全方位要素涵養教育家精神,打造培育和弘揚教育家精神的良好生態,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,做好中華民族“夢之隊”的筑夢人。
“將持續把深化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雙促雙融,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干部和師生,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流名校!
——惠州一中黨委書記李海媚
心懷“國之大者”,夯實教育強國之基
歷史車輪滾滾向前,教育之光熠熠生輝;葜菀恢袆撧k于1929年,1949年由惠陽縣立第一中學校、惠陽梌山中學、持平中學和文明中學合并成惠州聯合中學。后幾經易名,先后稱惠陽縣立第一中學、惠陽第一中學和惠州中學,1965年起稱惠州市第一中學,一直沿用至今。跨越兩個世紀的奮斗征程,惠州一中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政策,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培育一批又一批有理想、有本領、有擔當的時代新人,行而不輟、創新實踐,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。
面對建設教育強國的時代召喚,惠州一中深化黨建引領,提高政治站位,牢記“國之大者”,準確把握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定位,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、先導性、全局性地位和作用,秉承“礪志 善學 創新”的校訓,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,踐行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的使命擔當。
“一校七區”格局形成、省首個“錢學森班”落戶、入選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共育基地、五育并舉漸顯成效……在黨建引領下,惠州一中實現“硬實力”與“軟實力”的雙輪驅動,剛柔并濟活力四射,以嶄新的姿態向著教育強國的偉大夢想奮勇前進。
發揮黨建引領作用,牢記教書育人初心使命
2022年8月,惠州市第一中學全面啟動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。高質量黨建引領著惠州一中前行的方向,更成為強化教育“硬實力”與“軟實力”、構建“和合育人”模式的堅實基石。黨委切實履行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作決策、抓班子、帶隊伍、保落實的領導職責,堅持“本份樂仁、和諧共生”治校方略,堅守“奮發向上、福蔭天下”的學校精神,堅定“和合育人,敦樸致廣”的辦學思想,充分研判形勢、新要求,構建“一體兩翼多元路徑”新工作格局。
惠州一中高中部。
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;葜菀恢幸渣h的先進理論為指導,實現“黨建+教學”的深度融合,推動教學理念與方法的創新,為教育質量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,筑牢了教育硬實力的堅實支柱。學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,抓細落實學校黨建工作,創新黨建工作方法,推進黨建融入學校管理、黨建融入隊伍建設、黨建融入教育教學,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、高質量發展。終身之計,莫如樹人;育人之本,莫如鑄魂。本著“三預、三導、三全”的育人思想,惠州一中針對各類學生的思政、德育、團建、社團等方面的工作,從預設、預判、預防入手,以疏導、引導、指導為主,努力做到全員、全程、全方位育人,為學生扣好“人生第一?圩印薄
惠州一中南湖校區。
同時,惠州一中“黨建+師德師風”的創新實踐,則如春風化雨般滋養著教師隊伍,提升了教師的思想境界與專業素養,營造了風清氣正、積極向上的教育生態,為教育軟實力提供了豐沃的土壤。黨員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的排頭兵,惠州一中目前有黨員300余人,共有9個黨支部。為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,學校持續打造黨建品牌特色,落實“五亮”工程,即設立黨員教師風采宣傳欄“亮身份”振精神,開設黨員示范崗“亮職責”作表率,開展黨員示范課“亮承諾”敢擔當,創設黨建品牌“亮行動”聚合力,開展黨員評定工作“亮成績”促實干,發揮好“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”“一個黨小組就是一座堅強堡壘”的作用。
錢學森廣場。
“惠州一中堅持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辦學治校、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,推動學校建設和黨組織建設同步優化,推進管黨治黨與辦學治校有機融合、深度融合!被葜菀恢悬h委書記李海媚表示,接下來,該校將持續把深化黨建工作與教育教學雙促雙融,團結帶領全體黨員干部和師生,努力將學校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流名校。
強化兩個“實力”,構建和合育人培養模式
升級硬件設施,構筑全環境育人“硬實力”。為了優化宿舍環境,加強宿舍管理,打造惠州一中宿舍文化,營造更加良好的育人氛圍。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惠州一中高中部宿舍盛裝啟新,“梅”“蘭”“竹”“菊”“松”5棟宿舍外墻全部刷新米色外墻,大氣簡潔。
室外園林蒼翠滿地,林蔭漸成;樓內的入戶大廳整潔明亮,舒適溫馨;宿舍外的欄桿加高加固,安全系數滿滿……從外墻的米色新裝到室內的定制家具,從直飲水與空調系統的配備到太陽能熱水系統與烘干設施的安設,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學校對學生生活品質的深切關懷,令宿舍成為一個集生活、學習、成長于一體的舒適空間。
新翻修的高中部宿舍。
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高中部宿舍全新啟用、食堂升級改造……惠州一中校園硬件設施的全面升級,是學校對全環境教育理念深刻理解與實踐的生動體現,令一中人在自我“再生產”的創新氛圍中你追我趕、相互激勵。
傳承校訓精神,彰顯以文化人軟實力。20世紀80年代,惠州一中確立“礪志 善學 創新”的校訓,成為了激勵一中師生接續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。隨著時間推移,惠州一中逐漸形成“和合育人,敦樸致廣”的辦學思想,引導廣大教師以教育家為榜樣,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,樹立“躬耕教壇、強國有我”的志向和抱負,牢記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,為社會培養更多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惠州一中南湖校區教學樓。
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,惠州一中校長陳平肸介紹,惠州一中著力建設一支“四愛”(愛教育、愛學生、愛學習、愛一中)、“四有”(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實學識、有仁愛之心)的四個層次(教壇新秀、教學能手、學科帶頭人、教育專家)的教師隊伍。這支團結卓越的團隊,以百年名校的辦學傳統為滋養,堅持立德樹人,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。
學校堅持以研促教,注重教育科研,形成了一中特色的教研體系。成立集學術研究、學術評估與師資培養于一體的學術委員會,有兩個“省級名師工作室”、10個“校級名師工作室”。李海媚等14人為惠州市“頭陣計劃”卓越教師“1+N”團隊領頭人。近年來,教師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級、省級課題30多個,獲得省級以上各類教育教學獎項超200個,發表論文超過300篇。
圖書館書香氣息濃厚。
從充滿活力的教壇新秀到經驗豐富的教育專家,惠州一中深化教師隊伍建設,鍛造好老師梯隊。他們熱愛教育、關愛學生、勤于學習,且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、高尚的道德情操、深厚的學識底蘊,彰顯了惠州一中以文化人的軟實力。而“錢學森班”與“博雅班”的設立,更是學校探索特色引領下的辦學高質量模式、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。
“錢學森班”為學校百年跨越注入新動力。錢學森,這個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名字。著名的“錢學森之問”引發并且推動中國關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視、研究和實踐,激勵著無數青年學生勤奮學習、奮發努力、攀登科學高峰。2023年6月30日,惠州一中成立廣東首個錢學森班。該校“錢學森班”按照“和合發展、大器大成”的育人目標,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。
寬敞整潔的食堂。
“錢學森班”課程設置堅持以“大成智慧教育”理念為指導,課程體系涵蓋七大方面:構建“大成智慧”體系,包含量智、性智與實踐課程;開發校本課程,涵蓋競賽、素養、創新等十大模塊,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;增設文史哲通識與閱讀課程;培養綜合素養與閱讀習慣;開設銜接中學與大學課程,促進教育連貫性;引入錢學森創新教育、航天教育等尖端課程,激發科學探索精神;開展科技創新與STEAM課程,強化邏輯思維與跨學科能力,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。在前面七大課程體系的基礎上,還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愛好和藝術教育。條件成熟時還將開設“錢學森班”雙語融合課程。
在李海媚看來,“錢學森班”落戶將為惠州一中百年跨越注入新動力、新力量,為惠州教育乃至廣東教育土壤播下新的火種。
“博雅班”為學校百年底蘊增添新風采。2023年12月,惠州一中入選“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共育基地”,為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動力和資源。為持續加強拔尖創新人才,特別是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,今年惠州一中組建第一屆“博雅班”,充分利用“博雅人才共育基地”合作平臺,與北京大學積極開展人才共育實踐的新探索,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與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深度融合,為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領域提供優秀的后備軍。
惠州一中模聯屢創佳績。
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以“雙高共育、雙基共通、雙學共進”為特色,通過學科共建等方式實現大學和中學人才培養的有序對接,促進人才培養目標與理念融合,深化交流合作機制,加強資源共享,持續加強拔尖創新人才,特別是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選拔與培養,探索一條現代化、國際化的創新人才培養新路徑。
科學實施陽光分班,積極打造教育公平。為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,深入貫徹教育公平理念,優化教育生態環境。2024年8月30日下午,惠州一中南湖校區舉行七年級“隨機雙搖號”分班活動,學生編班確定前,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合理、均衡安排任課老師,確保每個班級師資基本均衡、搭配高效合理,全方位推進教育資源的優質均衡配置。
創意活動育人,激發教育活力;葜菀恢袌猿帧氨痉輼啡,和諧共生”的治校方略,堅持立德樹人,強調“三全”育人,提出了培養“三個層次的六有人才”的育人目標。制度上,注重學生自我管理、班團一體化建設、年級聯動管理、學校頂層設計。內容上,強調黨建引領德育工作,落實推進思政課建設,注重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深化學科德育滲透,突出環境育人、活動育人、文化育人。形式上,注重多樣性、時代性、日常性、實踐性。
非遺文化活動進校園。
惠州一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。現有學生社團55個,開設20多門校本課程。形成了科技藝術節、體育節、中英文課本劇、十大歌手比賽、新秀主持人大賽、器樂大賽、革命歌曲合唱比賽、舌尖上的一中、學農實踐等經典品牌活動,深受學生喜愛。打造了“大榕樹”合唱團、“大榕樹”民樂團、“春田”藝術團、“模擬聯合國”“小發明家協會”等優秀社團,在國際、國家、省級比賽中屢獲大獎。
惠州一中以體育選課走班為翼,獲評“廣東省校園游泳推廣學!狈Q號,陳燁獲亞運會滑板項目金牌;以勞動教育為壤,每年逾1600名學生參加勞動實踐,播種希望;以校本課程實踐為舟,學生代表揚帆央視“2024中國詩詞大會”,傳承文化瑰寶;以社團風采為橋,“書法篆刻”社團與“大榕樹”民樂團先后亮相央視熒屏,2024年學校模聯獲評國際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中國會最佳團隊……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、勞動教育實踐、體育特色課程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,該校不僅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、挑戰自我的平臺,更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、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,讓教育在創新與實踐中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鍛造“強國之師”,踐行教育家精神
國將興,必貴師而重傅。習近平總書記從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態度、仁愛之心、弘道追求六個方面,提出并深刻闡釋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,勉勵全國廣大教師“以教育家為榜樣,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,牢記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”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根植于數千年中華傳統師道文化沃土,蘊含著鮮明時代內涵與文化特質,是對中國教育家精神特質的高度凝練和價值升華,為廣大人民教師提供了精神航標和行動指南,為建設支撐教育強國的教師隊伍提供了根本遵循,指明了前進方向。
惠州一中深刻把握核心要義,認真貫徹到教師隊伍建設中去,振之以“木鐸金聲”,著力幫助教師涵養大智慧、拓展大格局、成為大先生。一大批師德高尚、業務精湛、充滿活力的教師躬耕教壇,堅守初心,在惠州一中的三尺講臺上潛心教書育人,打造出屬于自己的“名片”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教育情懷,彰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,也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與高度評價。2024年,惠州一中教師陳紹英、王光榮、肖紅芳被認定為惠州市“終身班主任”。
堅定心有大我、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
“愛國是本分,也是職責,是心之所系、情之所歸!被葜菀恢袌猿纸逃揖耔T魂強師,引導全體教師堅定心有大我、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。旗幟鮮明的倡導,令一位位教師始終牢記為黨育人、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,堅持立德樹人,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。
蔡曦。
惠州一中第一黨支部書記蔡曦時刻做好表率,當好先鋒。作為一名教師,她堅持立德樹人,積極踐行“三全育人”教育理念,近8年擔任學校實驗班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,為學校高質量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巨大貢獻。作為班主任,每當接手新班級,她都以“家國天下”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班會活動,以傳統文化中的“國與家”“孝道”“禮儀”等為切入點,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。
嚴明。
惠州一中第五黨支部書記嚴明以政治學科的睿智和堅定的信念,照亮了學生理想的天空。他的課堂不僅傳遞著知識的火炬,更點燃了學生心中報效國家的熊熊熱情,他用行動詮釋著一名教育者的崇高使命,將小我融入大我,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,他不僅傳授知識,更傳遞力量,激勵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陶冶言為士則、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
“言為士則、行為世范!睂W高為師,德高為范,師德師風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內容。惠州一中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。在教師聘用工作中嚴格考察把關思想政治和師德,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準入、招聘引進、職稱評聘、導師遴選、評優獎勵、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。
劉國新。
為塑造良好教育生態基石,惠州一中積極創新機制,開展“師德標兵”評選活動,進一步弘揚高尚師德,樹立典范形象!案首鋈颂,用我們的堅韌,讓學生踩著我們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;愿化春蠶,用我們的才能,讓知識的綢緞從我們身上延伸;寧當蠟燭,用我們的忠誠,燃燒自己給學生帶來光明!被葜菔小皫煹聵吮眲掠脭S地有聲的三句話,道出了教育人的心聲,劉老師堅持以德立身、以德施教,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,真正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。
曾環威。
師德典范,教育之光;葜菀恢袛祵W老師曾環威堅守教育一線數十載,默默耕耘,無私奉獻,他不僅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,更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。他擔任班主任多年,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,所帶班級多次獲得優秀集體榮譽稱號。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說:“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,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!痹h威對此深以為然,并銘記于心,見之于行。
在惠州一中,一位位如劉國新、曾環威一般的“師德標兵”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言行一致、以德施教、以德立身的教育理念。他們努力加強自我修養,陶冶道德情操,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做學生陶冶情操、錘煉品格的引路人。
涵養啟智潤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
“啟智潤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”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能力要求,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思想與智慧的汲取與繼承,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經驗智慧;葜菀恢幸笕w教師遵循教書育人規律,實現精神滋養與智慧啟迪的育人目標。
陳雪珍。
“一個人能走多遠,取決于他服務于社會的意愿以及對所從事的事業喜愛程度。”惠州一中初中英語老師陳雪珍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前進。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,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。陳雪珍始終堅持從愛出發,欣賞每一個孩子內心折射出的“太陽的光芒”,科學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,積極探索教育管理模式,逐步形成了“發展個性特長、全面提高素質”的帶班思路。
陳紹英。
惠州市“終身班主任”陳紹英始終堅持對學生“多一點耐心,多一點愛心,多一點理解,多一些鼓勵”,學生們評價陳老師不僅是解疑釋惑的良師,更是心靈成長的導師。陳紹英始終認為,教師工作也許平淡如水,學生的學有所得卻能讓她甘之如飴;教育的工作瑣碎如春之毛毛細雨,學生的快樂成長卻能讓她春風滿面。同時,她注重因材施教,善于挖掘學生的“閃光點”,并以此為切入口,幫助他們樹立信心。多年來,陳紹英在育人實踐過程中不斷涵養育人智慧、提升育人本領,在啟發學生智慧的同時滋養學生心靈,以期培育能夠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。
秉持勤學篤行、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
賈忠華。
勤學,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;篤行,是教師職業內在的道德準則;求是,是教育的職責所在;創新,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;葜菀恢行畔⒓夹g老師賈忠華堅持改革創新,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教育管理的新思路、新方法。勤勉盡責,忠于職守,在學校建設、管理、服務、發展等方面具有顯著成績。他創新學校食堂管理方式,設立學生膳食委員會,讓學生參與到食堂的管理和監督當中,架起學校、學生、經營者之間溝通與反饋的橋梁;開展最美窗口評選活動,活躍校園飲食文化氣氛,提高餐飲質量;開展學生“幫廚”活動,促進學校食堂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,總務處、德育處、膳食委員會聯合組織開展了“走進食堂、體驗生活”的校內實踐活動。同時,他主張讓環境成為最好的教育,讓人的發展場景無處不在,讓人發展的生命場在環境場中有效生成、同頻共振,積極構建更加人性化、適切、溫馨的育人環境。
汪嘉勇。
惠州一中生物老師汪嘉勇牽頭搭建了“悅讀·小館長”志愿服務平臺,組建了“傳承·學長團”學生自助服務組織,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,大大提升了惠州一中學生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的水平,暢通了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“傳、幫、帶”渠道,取得了明顯的育人效果。同時,他以項目化、“科學研賽校課”六位一體模式引領校本課程建設和科技藝術節活動優化;打造輻射面廣、研討效果優的“雙新”建設教學交流開放周活動。兩年來,惠州一中教研活動質量顯著提升,教師課題、論文質和量都有明顯改進,一中教研正在成為該校高質量教學的有力助手。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面對新時代教育需求,他說:“我將繼續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不斷求索,為惠州一中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!
勤修樂教愛生、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
愛,乃教育之魂、師德之魂,教育是塑造心靈和靈魂的偉大事業,熱愛學生是教師厚重的職業底色。勤修仁愛之心,是教師站穩三尺講臺、躬耕教育事業、培養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。
肖紅芳。
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,惠州市“終身班主任”、惠州一中高中物理教師肖紅芳任教30年、擔任班主任26年,共帶過10屆高三畢業班和1屆初三畢業班班主任,本著對教育的愛、對學生的愛、對家長負責的工作態度,用愛心、耐心和細心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,培養學生爭做有“大愛大德大情懷”的時代新人。她把培育“有理想、有信念、敢擔當”新時代好青年作為自己的德育目標,將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帶,學生們的一聲聲“肖媽”讓肖紅芳無比幸福。
彭高陽。
仁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也是自古以來師道傳承的重要精神內核。彭高陽頗感驕傲的是,他所帶班級的中考成績在同類型班級中均名列前茅。在管理過程中,他本著“立德樹人”的出發點,進行人性化管理,始終以“用心、有心、愛心”為依據,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,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愛,以情動生,以理育生,本著“尊重、平等、公正”的原則、“不拋棄、不放棄”的態度,不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,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,在和諧、平等、民主的師生關系中,形成學風正、班風濃的良好班級氛圍,取得出色的教育效果,得到學校和家長的一致肯定。
樹立胸懷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
《大學》開宗明義提出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”,而以文化人則是“明明德”思想的時代體現。胸懷天下、以文化人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傳承。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師者風范,孕育了寶貴的化人思想。
林嘉南。
高中教育應將發展的觸角伸向哪里?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?近年來,在惠州一中領導班子的帶領下,全校師生一直在不斷探索和進取!拔业氖姑且獙⒉憠验煹臍v史,生動而真實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!被葜菀恢懈咧胁繗v史教師林嘉南深刻認識到歷史教師肩上的責任重大。她認為,歷史教育不應是對過往事實的枯燥陳述,而是要成為激發學生思考、啟迪智慧、培養品格的活教材。她將近現代的工業化內容整合起來,讓學生能理解“中國式現代化”的內涵不同于西方現代化,從而更深刻地理解“四個自信”,達成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,而這種國家認同、民族認同會內化為學習動力,激勵他們投身于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。
王國耀。
惠州一中政治教師王國耀以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廣博的文化涵養,引領學生探索知識。他用筆尖勾勒時代輪廓,以胸懷天下的情懷和弘道追求,啟迪思想,培育英才。他的話語里藏著智慧的火花,他的課堂是知識的海洋,更是人格的鍛爐。在教書與育人之間,他筑起了一座橋梁,連接過去與未來,傳遞文明火炬。
在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中,胸懷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成為先賢志士的理想和抱負。今天,惠州一中正帶領全體教師尊崇教育家精神,端正教育的價值取向,激活教育傳道尚美、成風化人的內在動力,以實現這一弘道追求的薪火相傳,為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。
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鄔玉婷
圖片 惠州一中提供